029-68896889
|

陕西

      乡村发展     |     乡村建设     |     乡村治理     |     乡村品牌     |    
安吉刘家塘村:以“蜗牛”为IP,靠“三联三帮”模式,年营收1000万,具体怎么做成的?
2024-04-10 14:32:34来源: 本网综合 编审:夏雨 浏览量:3892

       他是有名的“蜗牛村”,虽没有久远的古村文化,但靠“三联三帮”模式,成为美丽乡村的样板,10余年时间获得60余项荣誉,吸引青年创业人才100余人,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000万,2022年村级集体总收入504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万余元。 它就是安吉上野乡——刘家塘村,一个由重度污染的工业村变为“叶子变票子”的美丽乡村。

“三联三帮”模式

10余年变千万工程样板村

       下面就一起深度探访这个村子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
       上墅乡刘家塘村位于安吉县南部,距县城12公里,村域面积7.8平方公里,辖1个中心村、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27户、2160余人,党员90名。从2009年至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增长5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4倍,以经济发展“量”的增长实现乡村振兴“质”的转变。
       这离不开他们的“三联三帮”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按照党员的工作能力、年龄结构、专业特长及兴趣爱好等,打破原有按地域划分党小组模式,把6个党小组分解为项目推进组、民生服务组、保障服务组、综治服务组和宣传监督组五个大组,并确立了“村两委联系党小组,带领发展村户经济;党小组联系党员,带班参与乡村治理;党员联系群众,带头倡导乡风文明”的帮带内容和分工。通过村委带党小组、党小组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细化工作任务,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齐心协力共建共治的格局。

      1、“导师帮带”制接地气,聚民心

      将“导师帮带”制的内容从单纯的基层党建和政务工作传帮带扩大到乡村建设、经济发展、环境提升、民生服务、乡风文明等方方面面。 比如邀请县部门、乡镇干部为导师帮带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招商引资、搞好美丽乡村建设与经营、发展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

       邀请外村企业家帮带提升本村企业主企业培育壮大的路径和能力,邀请农技工作者帮带传授解答农业知识,邀请有丰富经验的县乡干部帮带项目推进组矛盾纠纷调处的方法与途径。此外,该村还通过设立“民情格子铺”,知民情解民忧,在了解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后,及时通过传帮带、干中学加强服务能力,解决问题和矛盾。

       2、2个层面7个纬度,全面落实

       重点围绕“村、企、户”、“党员、干部、群众、代表”2个层面7个纬度,突出帮带全域化、突出传承创新、突出补齐短板。

       刘家塘村导师帮带的主要途径是互学,坚持“补齐短板,帮带共进”的原则,比如,在刘家塘村国际艺术山谷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有经验的乡干部帮带开展政策处理,拆迁工作平稳推进,没有发生一起群众闹事、上访事件。

         3、“五众工作法”整村运营更高效

      (1)大事众人定:所有事由老百姓当家做主,村里面帮助他们推工程,做项目,要资金,提升村民整体素质。

      (2)三务众人清:村里面村务、党务、财务月公开。
      (3)村务众人管:村里所有大小事务都由村民参与其中,对于各事都知晓,了解上面拿来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真正做到:给老百姓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
      (4)廉情众人督:积极发挥“两站”作用,参与村务监督中来。
      (5)结果众人评: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户主会议,进行评选,拉进群众和党员干部的距离。

       通过10余年发展,先后获得国家3A级景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中国淘宝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中国最美森林人家、国家森林乡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60余项荣誉。

共建共享

因地制宜,走农旅融合路线

        不走寻常路的刘家塘在探索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将象征慢生活的蜗牛形象定为本村的乡旅品牌,打造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蜗牛村”。于是,蜗牛成了村里的“吉祥物”,“慢生活”理念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渗透。

       如何更好的利用本土资源,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美丽乡村之路呢?刘家塘从以下四点入手:

       1、林业:解决产品问题

       工业曾经是刘家塘村的支柱产业,村民起步早,经营意识强,建于1975年的狮子石石灰窑位于水库北侧,运营了30年,过去是村里的聚宝盆,也是污染大户。2005年迎来的第一个变化是关闭两处石灰窑,并将其转型为遗址博物馆。

       问题来了:关了窑,怎么挣钱呢?

       安吉竹海驰名海内外,刘家塘森林覆盖率达88.8%,以上因此深度挖掘林业资源,以林业特色为基础、森林文化为主线、森林休闲养生为重点,以硒源竹笋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展林下经济,特别是着重发展生态旅游业,林笋、竹林鸡、林酒颇有成效,拉动了农家乐经济。

       村境内的森博园,是世界上唯一的金钱松种子园、全国第一个林木种子博物馆、全国第一个对社会开放的林木育种中心、珍稀濒危物种异地保存库和五大观赏树种园、水生湿地景观区。为了加强村民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村经常开展森林科普,并将该块内容列入村规民约。

       游客在刘家塘村欣赏美景之外,还能体验林下养殖等田园生活,购买竹林鸡、笋干等土特产回家。

       2、创客:解决人才问题

       通过开设专场、举办夏夜奔赴社团活动、打造乡创集市活动新场景,集聚高层次人才,同时,村里又配套出台了“四个人”计划,给予新乡人、原乡人、归乡人、云乡人四个群体不同的政策要素支持。

       目前“四个人”计划实施成效明显,全民创业的乡村共创格局基本构建:新乡人驻留计划,驻留乡创团队10个以上,各类青创人才100人以上;原乡人帮带计划,搭建各类帮带平台,带动村民就业创业100人以上;归乡人培育计划,孵化归乡团队5个以上,归乡人才20人以上;云乡人招募计划,搭建云村民平台,招募云村民1000人以上。

     在此进程中,牧云青春社青创平台“百人楼”应运而生,为来安吉创业的青年团队提供办公场所。据悉,已有105名青年人才入驻,有22个项目落地。年轻人处处可见,“青年力”处处可感。

        3、民宿:解决吃住问题

       通过乡村经营示范村创建,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经营,“竹悠”“稻乡隐心”“悠泊湾”“隐水四缘”等一批高端民宿脱颖而出,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经营周期从传统的暑期旺季延伸到全年,房间客房单价也由原来的360元/间提升至680元/间,入住率也由原来的20%提升至40%。

       截至目前,刘家塘村共有农家乐26家,民宿8家,“民宿村落”雏形逐步显现,多种新兴业态不断催生,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的途径不断拓宽。

       4、招商引资:解决产业问题

       招商引资星潮营地、景悦水岸度假酒店、国际艺术山谷、环湖度假酒店、小六石、跑马场等旅游项目,丰富乡村产业,拉动乡村产能,完善产业支撑体系,不断突破创新,激发了全系统助力乡村振兴的持续能动性。

集中整治更高效

美丽乡村实现美丽经济

       刘家塘村相继关停矿山2处、石灰窑2个,复绿矿山160亩。高标准推进村庄美化、道路硬化、庭院绿化、村组亮化、水源净化等“五化”工程,建成10公里慢行绿道,完成绿化2万平方米,农村生活污水系统化处理覆盖率97%,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农村道路亮化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更宜居。

       全村70多家“低小散”家庭作坊完成集中整治,规划建设了260亩的小微企业特色产业园,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优势企业开发特色产品,逐步做大做强,目前该园区集聚企业7家,年产值2.5亿,比原先全部家庭作坊的总产值高出一倍,用地则减少了150亩,并有力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增收。

        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开发了富硒米、富硒笋、富硒白茶、富硒酒等特色农产品,年产值超4000万元,吸引了总投资1.5亿美元的国际艺术山谷项目。目前,全年旅游人次达12万,旅游总收入达1000万,实现了美丽乡村变美丽经济。


       总结:刘家塘村通过“三联三帮”模式,深挖自己的优势,集中整治乡村环境,将“叶子”变“票子”,发展群众力量、林下经济,走农旅融合路线,盘活乡村闲置资产,真正实现了乡村治理有效、社会和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的新景象,不愧为美丽乡村示范村。


       【特别声明】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唯美乡村,且仅作分享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如有不慎侵权请及时联系删改为谢。

法律顾问:广和律师事务所 汪平刚律师团队
指导单位: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
【特别声明】为传递更多信息,便于学习交流。本平台发布的部分内容及素材等来源于网络或由第三方自主发布,其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


      对其真实性及商业价值负责,相应权益与责任归原权利人或第三方发布人所有,均与本平台无关。如不慎侵权,请及时联系删改为谢。

全媒体名称:五好乡村陕西促进团
Copyright ©2023 whxcsx.com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凤城八路158号(市政府南大门对邻)电话:029-68896889 邮箱:3182306406@qq.com
陕ICP备202201165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10200039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3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