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在牢牢守住农业基本盘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全力打造粮食、生猪、苹果、蔬菜、乳制品、特色果业、特色渔业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近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深入涉农企业,记录下渭南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华丽转身的一幕幕喜人场景。
5月10日21时22分,白水苹果搭载着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抵达太空,为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提供食用需求,定格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而不久前,因为完善的苹果产业链条,白水县被认定为首批陕西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截至目前,白水苹果栽植面积达55万亩,年产量近6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10亿元,品牌价值59.99亿元,连续五年位居中国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10强。
白水苹果是我市构建的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其中一条,在我市,诸如大荔冬枣、澄城樱桃、富平柿饼、蒲城酥梨等特色果业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已达216.51亿元。此外,蒲城县家禽、富平县乳制品、韩城市花椒也入选全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5月17日,中国-中亚峰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三个年”活动走深走实,提出将锚定农业强市建设目标,聚焦粮食、生猪、苹果、蔬菜、乳制品、特色果业、特色渔业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突出科技驱动、基地推动、企业带动和品牌拉动,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特色农业大市到特色农业强市,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前行路上,“链”式发展成为一个有力抓手。
当前,我市制定《渭南市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实施意见》,跳出“外面给资源、自己搞生产、别人做销售”既有循环,树立由“产品抓产业”、用“产业抓链条”、以“链条抓体系”的“大农业”理念,围绕“强龙头、带基地、聚集群、延链条、育市场、创品牌”,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全市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166亿元、100亿元、180亿元、110亿元、150亿元、230亿元、10亿元。同时,依托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壮大了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辐射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一季度,各类主体带动农户39.76万户,从业人数达120万人。
建良田育良种用良法 做好粮食产业链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努力实现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有新提高、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作为全省粮食种植大市,近年来,我市以良田筑稳生产基石,良种赋能优质基因,良法保障稳产稳供,良品推进提质增效,坚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三链同构”,促进粮食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的下游项目延伸,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大荔县苏村镇槐园村种田能手王武孝就是高标准农田的直接受益者。以前他最头疼的就是灌溉问题,因为土渠总是跑冒滴漏。2022年3月份,大荔县在槐园村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新修4米宽混凝土道路4149.5米,泥结石道路645米,修复机井20眼,铺设输水管道9226米。“现在浇地时间从原来的10天缩短到六七天,也不需要另外雇人,成本一下子就减少了,还节约了水资源。”王武孝高兴地说。近年来,我市已高质量完成4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打造3000~5000亩的“示范方”28个,以良田筑稳了粮食生产基石。
近日,华阴市传来好消息,今年华阴陕西农垦大华种业小麦良种繁育田预计亩产1300斤左右,个别地块高产,预计达1500斤左右。今年初,华阴市成功入选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陕西农垦大华种业作为华阴良种繁育基地之一,今年繁育“郑麦1860”等良种小麦1.5万亩。陕西农垦大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吕宏飞说,除了科研育种外,依托农场连片耕地,每年良种繁育5万亩左右,并具备仓储、烘干、深加工等能力,年产值9000多万元。“目前,基地已有2家省级育种企业、2个试验站,常年开展小麦、玉米、大豆等育种创新、繁种、成果转化等工作,搭建了现代种子产业的基本框架。”华阴市种子工作站站长丁卫军说。未来,我市将以华阴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为核心,以大华种业等种子生产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品种改良创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良种赋能优质基因。
前阵子,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市农技中心农技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薛源清满脑子都是“一喷三防”,他带着农技人员先后到临渭区、华阴市指导“一喷三防”工作,丝毫不敢马虎。今年以来,我市建立了每县由处级领导带队、市级农技干部包镇、县级农技干部包村的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共组织市县农技干部2560人,指导制定夏粮春管方案2000多个。同时,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出台播种、管理、收获、收购、贮藏贯穿全过程的减损措施,力争粮食“颗粒无损”。还以智慧托管引领技术革命,依托各镇(街、区)为农服务中心,提供粮食全产业链“保姆”式服务,以良法保障稳产稳供。
5月25日,在陕富面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小麦被精深加工成60多种专用面粉,后续产出馒头、面条、饼干等多种食品,成品将通过冷链运输进入省内外多家零售企业进行销售。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粮食企业标准仓房仓容89万吨,培育粮食类农民合作社1060家、家庭农场656个、大户2271户,粮食全产业链产值166亿元。未来,我市将在富平、经开打造1~2家“链主”龙头企业,培育1家年产值超亿元的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建设超50亿元的粮食生产全产业链项目聚集区,支持陕富面业、五得利、石羊等骨干企业精深加工,打造绿色、营养、安全的渭南粮食品牌。
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做优苹果产业链
作为白水县的一名资深果农,林皋镇南马村村民高志峰在每年秋收之后,都会留下几筐苹果供自家食用。但这两年他留的量越来越少了,原因是随着品质的提升和市场行情好转,他手里的苹果越来越贵:“一个好看又好吃的苹果有时候可以卖到10元,就这还不够卖!”
好看、好吃、又好卖的背后是苹果品种的更新,瑞阳、瑞雪成了“热门”品种。该系列品种由白水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赵政阳教授培育。为强化白水苹果产业科技和人才支撑,白水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苹果试验站,这也是我国首个苹果专业试验站。该试验站聚集了育种、栽培、植保、土肥、贮藏等相关领域的20余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先后培育新优品种10余个,为白水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依靠新品种、新技术,果农迎来了好日子。林秋芳原来是林皋镇北马村一个普通农妇,日子拮据。2009年,借着当时白水县发展20万亩矮化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的“东风”,林秋芳大胆尝试,从最初的几亩苹果地一下发展到了今天的100多亩高标准苹果示范园,还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的新技术,成立了白水县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随后又组建了百人女子果园管理服务队,提供技术指导和果园托管服务。如今,该合作社已新建新优品种选育园50亩、示范园300亩,推广瑞阳、瑞雪苹果新优品种2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县区栽植新优品种2万余亩,跟着林秋芳,大部分村民也走上了苹果致富路。
5月27日,走进白水县盛隆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分拣包装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分装苹果,白水苹果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我们已经与国内大型超市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等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在印度、印尼、泰国、缅甸、俄罗斯等国家设立国外销售专区,并与国外客户签订了长期果品供应合同。”盛隆果业公司负责人侯保智介绍道。除了线下销售,白水县借助互联网优势,在淘宝和京东平台开设了销售窗口,并在唯品会授权销售白水苹果,不断提升苹果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新品种新技术新销售模式,使白水苹果产业链条越做越优。据了解,2022年,我市苹果规模稳定在133万亩左右,总产量达181万吨以上,培育果品电商企业达到1500余家,各类微电商已超万余户,“白水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9.99亿元,位列“2021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七位,苹果全产业链产值180亿元。
未来,我市将以白水、澄城、合阳、蒲城、富平、韩城等县市为重点,打造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加快创建省市县级高质高效示范园,建设镇村苹果产地交易市场,持续提升“白水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培育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品牌,把果农紧紧镶嵌在苹果全产业链上,以苹果产业发展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石。
扬优势强智能拉链条 做强乳制品产业链
奶山羊核桃酥、奶山羊牙膏、奶山羊面膜……琳琅满目的羊奶衍生品把货架摆得满满当当。“我们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实现了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转变。现在,只有您想不到的,没有我们生产不了的!”圣唐乳业总经理李钢锋告诉记者。
世界羊奶看中国,中国羊奶看陕西,陕西羊奶看富平。得益于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富平群众素有养殖奶山羊的传统。陕西是全国最大的奶山羊养殖基地、最大的羊乳加工基地。全省奶山羊存栏、羊奶产量、羊乳品市场份额分别占到全国的40%、55%和85%。
面对陕西全力打造“千亿羊奶产业”的宏伟蓝图,富平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集良种繁育、规模养殖、智能加工、现代流通、文旅融合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创新发展的“富平模式”也已成为全国行业的典范。
不仅如此,富平奶山羊产业还是我省重要的富民产业和扶贫主导产业。近30万名群众整天和奶山羊“亲密接触”,大学生返乡创业当起了“羊倌”,贫困户依托奶山羊产业发“羊”财、奔小康。
据了解,2022年我市存栏奶山羊110万只,位列全省第一,奶牛8.8万头、生鲜乳总产量38万吨,产值达到23亿元。富平县新建健康养殖示范场18个,乳制品产业基础和规模不断夯实和壮大,全产业链产值达150亿元。未来,我市将以富平、蒲城、临渭等县区为重点,力争奶山羊存栏达到150万只,以红星美羚、圣唐乳业为“链主”企业,打造富平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县,建设优质奶源、良种繁育、饲草料供应、标准养殖、乳品加工、品牌销售等为一体的乳制品全产业链。
乡村产业是姓农、立农、为农、兴农的产业,最重要的特征是“联农带农”。我市将通过全力打造7大特色农业产业链条,以产业链赋能,让广大农民就业增收从狭窄的种养领域向宽广的二、三产业领域持续拓展,从农业单项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持续增收拓展,为乡亲们增收开辟“靠地、靠力”后的“第三空间”,让大家伙儿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特别声明】本文参考资料-渭南日报,且仅作分享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如有不慎侵权请及时联系删改为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