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五好乡村陕西促进团,以做“政府国策的宣传者,农民心声的代言者,市场主体的服务者,乡村振兴的推动者”为使命定位,为发挥全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智囊作用,特推出《三农访谈》系列专栏,力求以“前沿、深度、价值”的视角,探寻当前三农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与解决之道。
本期《三农访谈》特邀嘉宾:
陕西民政厅原常务副厅长(正厅级),
现陕西省社会事务协会、西北书画院党委书记——郭青凡
(郭老同我们交谈中)
前言:
早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一朋友口中得知郭老的名字,并听其讲了些郭老的动人故事,当即便为郭老很多亲民爱民为民的事迹感动不已。
回来后,从网上查阅了些郭老的资料,更是为其一生浓浓的乡村情怀,感动不已,敬佩不已,想着同我们平台初心一脉情合,便有了拜访认识请教郭老的想法。
几经周折,电话联系上了郭老的助理王老师,简单表明本意后,很快得到了其助理王老师转述的具体回复“近期非常忙,欢迎空时交流”。
两周后,在王老师的悉心安排下,8月4日,一个炎热的周五下午3点,我同团队没来得及任何准备,仓促地怀着激动的心情,便冒昧来到了郭老的日常办公地——陕西省社会事务协会。
朴素的房门,仿若寻常人家,完全看不出是一位正厅级领导干部的办公地,门上对联横批“知足长乐”豁然映入眼帘,按响门铃,王老师应声开门,简单寒暄后,王老师热情迎接我们一行三人进了门,邀我们入座,给我们沏茶,表示郭老还在外忙碌,正在赶回来的路上,并同我们交谈起来...
约十分钟后,听见钥匙开门的声音,想必是郭老,我们连忙起身去迎接。郭老穿着朴素,和蔼可亲,一口地道关中普通话,仿似邻家老人,顾不上门口换鞋,便同我们热情握手,急忙邀请我们客厅就坐,我同团队,原本紧张的心情,顿时也就放松下来。
客厅就坐后,没有过多的寒暄及自我介绍,郭老在翻阅了我们团队的简介资料后,便开始了我们的具体谈话...
原本担心打扰到郭老休息,计划1个小时的交流时间,没想到双方交谈甚欢,郭老热情高涨,同我们交流了近2个多小时,最后深情挥豪赠送墨宝三幅,以示对我们的鼓励。
2个多小时的交谈,郭老平易近人、温和多识、诲人不倦,让我和团队深感温暖;郭老思维敏捷、言谈通透、见解深邃,让我和团队深受教益;郭老出身农村、热爱农村、关爱农村,让我和团队深为敬仰。
(郭老深情挥毫赠墨宝)
【核心观点】
一、谈乡村情怀
1、农民是历史贡献者
2、忘记农民就是忘本
3、重视三农发展三农
二、谈乡村振兴
1、农耕文化要传承
2、团结全社会力量
3、富民强村是根本
4、一村一策谋发展
5、扶困扶智同努力
三、谈人生感悟
1、热爱人民 深入人民
2、学习人民 服务人民
(郭老深情挥毫赠墨宝)
【部分采访实录】
嘉宾:郭老(以下简称“郭”)
采访人:田野 五好乡村网总编辑(以下简称“田”)
田:郭老好,很激动很荣幸,今天冒昧打扰到您,在您百忙之中给予我们宝贵指导,给予我们向您请教学习关于乡村的些话题机会。我们关注到,您日常特别爱书写乡村乡情类题材的墨宝及文章,比方说,书法作品“乡情”、散文“故乡”,每幅作品都饱含深情。在此,我们很想知道,您为何对乡村有这么深厚的情怀?谢谢郭老。
郭:好的,不客气,首先我也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参加工作后,也是经常做着同农村农民打交道的事,可以说,农村是我的根,是农村养育了我。
另外,农村农民的生活,我也是非常了解的,我深知农业之艰、农村之苦、农民之难。比方说,现在农村很多我的同龄人,甚至比我年长者,还在辛苦的劳作着,他们没有很好的收入,没有很好的养老保障,还得靠种地艰难生活。
加之,现在人慢慢上了年龄,老家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乡邻乡亲,经常也都让人思念不已。为此,闲时我也经常回老家,看看老房子,看望老故友,也经常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们些帮助,穿着同他们一样,同他们聊天合影,给予关怀鼓励,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同时日常我也喜欢关注乡村,也经常下乡,这既是一种自我心灵上的慰藉,也是收获了解乡村、帮助乡村的温暖。
(郭老随笔《故乡》)
说到三农,事实上,在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农民都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不管是新中国成立时期,建国后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直到现在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时期,无不都是如此。
比方说,当年国家粮食困难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勒紧裤腰带上交国库公粮,保障城市人民口粮安全等等。
我曾经讲过,我已故老母亲,也是一辈子的农民,教育我们家人吃面要喝面汤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农民来说,他们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他们是最有体会的,他们饿过肚子,吃过野菜树根,切身经历过缺粮饿肚的苦难。
再比方说,现在大家生活好了,有些城里人,一个馒头吃两口就随意丢弃,造成很大食物浪费,他们觉得一个馒头还没有一瓶水贵,不值钱不可惜,他们是用货币价值衡量馒头价值的思维。但对一个真正的农人来说,这种情况,更多时候,是舍不得的,因为一个馒头背后是太多的汗水付出,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货币价值,还有很多深层的意义。
我记得,我已故老母亲曾说过一句很朴素的话,但却值得让大家深思的话——“咱中国14亿人,如果哪天我们缺粮了,单从国外为每个人进口一斤粮食,也需要14亿斤!先不说其他问题,单就说如何及时运输回国,就已经是个大问题!”。这也就是今天国家经常讲到的,咱中国人必须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稳天下安,农强则国强。
(郭老早年同其母亲合影)
过去讲,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为什么能有粮呢?就是农民为咱提供的。
我们日常的吃穿住行,样样都有着农民群体的巨大贡献,一定程度上,农民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农民养育了我们,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看不起农民,否则我们就是忘本了!
但因为些历史复杂原因,我们目前的城乡综合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小时候农民吃苦,现在农民也还是吃苦,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努力改善提升农民群体的生活水平,当前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所以说,不管我们国家如何发展,不管任何时代,我们都要充分肯定农民的历史贡献。我们都不能忘记农业、农村、农民,都不能忘记三农,都必须重视三农、发展好三农,都必须尊重农民,忘记农民就是忘本。
田:好的,谢谢郭老您的悉心分享,让我们对您长期以来深深的“乡村”情怀,又多了更深入的理解。另外,我们也特别感动,您对农民群体的肯定,对三农工作的意见,那么,我们想请教您,对今天国家大力推进的乡村振兴工作,您有哪些思考及指导意见?也请您分享下,谢谢。
郭:好的,说起乡村振兴,我个人认为有几点需要重视:
第一,良好的农耕文化要传承。我们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积淀了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可以说,农耕文明是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比方说,我们农村有些老人的古汉语讲得就很好,比起现代人有时反而更有文化,如说让牛“卧”下,而不是“睡”下,让“饮水”而不是“喝水”等。
现随着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乡村人少了,但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梳理、弘扬,如为什么要过元宵节?为什么要清明节上坟?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其背后的深层意义是什么?等等,这些文化的铭记传承弘扬,对我们国家社会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再比方说乡村的传统建筑、人文历史、风情民俗、地方美食、家风乡风等等,其背后都有着非常良好非常重要的文化内涵,从这点上,甚至可以说,没有家史村史,就没有我们的国史,家史村史是国史的基石,都需要我们很好地去铭记传承弘扬。
第二,团结全社会力量。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是篇大文章,必须坚持在党政领导下,团结全党全社会之力推进。只有参与的人多了,我们才能凝聚更多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今天看了你们五好乡村陕西促进团的简介资料后,我觉得,你们的初心很好,也是在努力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我还是比较鼓励的。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想到的应该是社会价值意义,再才是市场价值意义。
第三,富民强村是根本。乡村振兴,说一千道一万,根本核心任务还是要让农民富裕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关爱农民,回报农民,切实得到实惠,最终共同富裕。所以,我们的乡村振兴工作,要多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办看得见的富民强村事。这里面,乡村基础建设很重要,也是基础,比方说我们现在基本解决了农村安全饮水的问题,告别了过去上千年农村人口喝黄水的历史,这就是大好事大实事,但最终最主要的还是得围绕怎么让农民富裕,思考研究怎么实现富民强村才是中心根本任务,才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第四,一村一策谋发展。我们乡村众多,每个村情况又千差万别,这里面,没有千篇一律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在党政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下,以富民强村为中心,一村一策的具体研究,具体谋划,具体落实。比方说,有些村闲置空房多,区位优势、自然优势、人文优势比较突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民宿等,我看也是很值得探索的路子。
另外,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扶困扶智,我们要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因为人同人的差别,更多时候是观念、文化、见识上的差别,也就是思想水平上的差别,只有内在思想水平提升了,才能真正自立自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个农村家庭,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人才,其家里经济等整体状况,都会因此慢慢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
(郭老深情挥毫中)
田:好的,谢谢郭老,由衷感谢您对我们的鼓励及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深邃思考与指导。另外,我们关注到,您一直热心同基层群众在一起,平易近人如邻家老人,言谈也非常温和朴素,比方说经常参加些公益活动、基层调研、义务赠送书画等等。同时,也看到,您还乐此不疲,精气神足,从人生感悟的角度,我们想请教您,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谢谢。
郭:哈哈,这个很简单,首先我也是人民群众一员,再有就是也同我的个人经历有关,我本身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来自人民群众,早年还当过村长、乡镇书记,后来工作变动,到县上、市上、省上工作,也都是干着经常同农民群众打交道的事。
我对他们的情况很了解,他们想什么我基本都知道,所以我也不担心同他们有什么沟通不了。比方说,有些人说农民没文化不讲道理,但从我的理解看,我认为农民是很讲道理的,关键就是看是否办的是好事实事。再比方说村书记,其实是很难当的干部,很多村干部也是非常优秀的。你想,他往往管理着一个村成百上千的人,而且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里乡亲,农村群众知识水平又相对低,村里工作还千头万绪,在此背景下,这些村干部往往工作原则性很强,讲话水平高,讲话都不用念稿子,处理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也很强,长年下来,综合管理能力水平其实是很高的,他们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群众中威信也高。
另外,我们的很多农民也是很有智慧的,很多复杂的问题,他们也都有很接地气的办法。我早年工作生活中的很多事,也都是在同他们打交道中,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的,也是他们教会了我,我现在日常同他们交流,也让我自己很受益,为此我也很开心同他们交流。
再有就是,我拿着人民的退休工资,任何时候,为人民服务,努力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也是我应尽的本分,这也没什么好称道的。
田:好的,特别感谢郭老您今天的宝贵分享及指导,让我们不仅从思想上深受教化洗礼,更从行动上深受启发,倍受鼓舞。我们知道您还很忙,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暂不打扰您了,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收获满满,获益匪浅,非常感谢。最后,我及团队衷心祝愿郭老您身体健康,幸福吉祥,我们也期待后续能有更多向您请教学习的机会,再次谢谢您。
后记:
(郭老欣然同本网总编田野合影)
交谈中,郭老对我们平台的成长与发展,给予了很多很好的具体指导意见,最后深情挥毫写下三幅墨宝,寄语我们要坚持不忘三农,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回到办公室,端详着郭老赠予我们的墨宝,看到郭老微信图像是一间农村老房,门前池塘一片青绿色莲蓬,一棵柳树万条垂下绿丝绦,朋友圈背景图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田野,联想起郭老精彩的人生历程及对我们的深情鼓励。
我不禁眼中泪花打转,想起我们平台的主题曲,也是一首经典老歌《咱老百姓》,歌中唱到“天大的英雄,也来自咱老百姓,树高它千尺,也要扎根泥土中,是好人都不忘,百姓的养育恩,鞠躬尽瘁,为了报答这未了情。”
乡村振兴,同心同行
点赞——不忘三农的郭老厅长
致敬——爱农为农的郭老厅长
祝福——助力三农的郭老厅长
【特别声明】本文为本网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