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请问总理,本届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上有哪些考虑?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有哪些举措?谢谢!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在还有近5亿人常住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不全面的。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农业强国、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部署。当前我们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就乡村振兴来讲,下一步在具体工作中,我感到要突出三个关键词:一是全面。不光是发展经济,而是要全面彰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二是特色。中国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要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保护和传承好地域文化、乡土文化,不能千村一面。三是改革。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来促进乡村振兴,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他们积极参与改革,并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刚才你还提到粮食安全问题。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过1.3万亿斤,总体上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将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我这里特别想跟农民朋友们说句话,政府所有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增不减,鼓励大家多种粮,确保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谢谢!
——附录——
李强总理的乡村振兴方法论
1、2017年11月17日,在松江区调研时强调: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着力提高农村地区民生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2、2018年1月24日,在青浦代表团参加联组审议时说:要保护传承好乡村文化和历史文脉,守好乡土文化的根,留住乡村的“魂”,用好用活独特的文化资源,防止盲目大拆大建、千镇一面,注重彰显青浦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打造有独特魅力的青浦。
3、2018年4月4日,在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上强调:上海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正是有了乡村的滋养,城市才能生生不息、持续发展。未来乡村不仅是重要的居住空间,还是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吸引创新创业群体的重要发展空间。
4、2018年4月4日,在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上强调:规划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纲”,要强化规划引领,做好村庄布局规划,加快提高农民居住集中度,为改善乡村面貌、节约土地资源、优化公共服务创造条件。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农村要有农村的特色,不能简单复制城市建设形态。
5、2018年5月7日,在金山区调研时强调:农业要更强,优势农产品要提质增效打造品牌,形成一批富有吸引力的农业旅游和特色休闲产品。农村要更美,既塑形又留魂,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让乡村既有外形之美,更有内涵之美、文化之美。农民要更富,在持续增收上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促进把资源变成资产,更好带动农民增收。要加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民也能享受高品质生活。
6、2019年1月14日,在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示范村建设要早见成效,抓好关键难点问题突破,培育亮丽风景,发挥带动作用。
7、2019年1月14日,在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有效释放乡村资源价值,创造更为平等的制度环境,增强乡村自身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要向基层放权,激发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熟悉农村、了解农民的基层干部把乡村的事情办好。
8、2019年7月4日,赴奉贤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强调:要以乡村规划编制为引领,深入研究上海乡村特点,彰显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风貌、乡村文化。既要塑形又要留魂,加强风貌塑造和文化传承,真正形成具有江南水乡特征和超大城市郊区特色的上海农村新风貌。
9、2019年7月4日,赴奉贤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强调:要在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上下更大功夫,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大胆创新探索。
10、2019年7月4日,赴奉贤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强调: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是改变农村零散面貌、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好事真正做好做实,让老百姓在乡村振兴的大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11、2020年7月16日,在云南考察扶贫协作情况时提出:要探索完善常态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力量,助力当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更好激发对口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2020年7月16日,在云南考察扶贫协作情况时提出:要创新消费扶贫方式方法,持续办好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积极运用网络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多措并举扩大产品销售。
13、2020年7月17日,在云南考察扶贫协作情况时提出:要坚持规划引领,在常态长效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真正实现稳定脱贫,让对口地区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4、2020年7月24日,在嘉定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指出:既要注重留存乡村肌理、乡村文化、乡村特色,也要加快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郊区乡村的宜居度、竞争力和吸引力,打造高品质、有韵味的美丽乡村,让更多人愿意留下来、愿意到乡村生活创业。
15、2021年4月9日,在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现场推进会上提出:在整体布局上,要优化新城、镇域、乡村这“三个空间”。“五个新城”重在发挥聚集功能。镇域重在发挥联接功能。镇域发展要注意规模适度,根据核心镇、中心镇、一般镇的规划定位,集约高效、错落有致、富有特色地发展。乡村重在发挥底板功能,要根据村庄规划着力抓好建设,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彰显乡村综合价值,打造成为城市后花园。
16、2021年4月9日,在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现场推进会上提出:在发展阶段上,要认清空间稳定、地位凸显、功能复合这“三个趋势”。乡村空间正在由不断收缩向基本稳定转变,乡村资源的稀缺性进一步显现,乡村对城市、对市民越来越不可或缺,从承担农产品保障供应功能向承担多元复合功能转变,由承担附属功能向承担核心功能转变。
17、2021年4月9日,在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现场推进会上提出: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放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示范效应,形成“政企结合、市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经营机制,让点上“盆景”变成面上“风景”。
18、2021年4月9日,在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现场推进会上提出:要补齐短板、提高标准,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做实做优,加强文化、养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力量。不断深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严格规范管理,有效排除隐患。要改革突破、放开搞活,释放资源价值,增强内生动力,把存量资产的文章做足,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