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要不要搞集体经济?怎样搞集体经济?一度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产生了很多迷茫。其实,在实践中,基层干部对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是有清醒认识的:“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形象说明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农村搞承包制后,农民分田单干,曾经很好地解决了原有计划经济、大集体经营方式中的管理混乱、吃大锅钣、懒汉思想。但也留下了个后遗症——集体经济沦为了“空壳”:名义上耕地、宅基地仍是集体的,但都已经归村民承包或建房,很多村集体没资产、没产业、没收入、没余额,不仅使村民对村里的事务失去信心,村干部的话没人听,更使得实现共同富裕成为空想。
乡村振兴,需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其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如下的考虑:
一、有了集体经济,农民共同富裕才有了根本的保障
农民个体无力带动共同富裕。无论是出于财力还是出于意愿,靠农民单干,是很难在根本上实现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农民是自私的,而且财力也有限,能养活好自己的小家已经不错了。即使是先富起来的农民,也只愿意帮扶自己的亲戚朋友。因此,因循过去分田单干的农村经济模式,最多会产生一小部分农民富裕,根本无法带动农民的共同富裕。
从实践上看,凡是大兴集体经济的乡村,都较好地实现了农民家农收入水平、居住条件、乡村基础设施的大提升,如河南新乡市的刘庄村、南街村、江苏的华西村等。可以说,有了集体经济,农民的共同富裕才有了根本的保障。
二、有了集体经济,农民才会关心和支持农村公共事务
集体经济有钱了,才能改善农村的路、水、网、电、气、医疗、垃圾处理等公共事务,能改善农民的居住和产业环境,如果没有集体经济的财力,处处都要农民出钱、出力,农民就会对农村公共事务不积极,甚至消极逃避。
三、有了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才有更好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我们党在农村是有基层党组织的,基层党组织有没有凝聚力,取决于能不能给农民带来幸福;基层党组织有没有号召力,取决于能不能给群众带来致富的希望。只有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就有了工作的抓手,就有了依靠,就有了可以施展的舞台。繁荣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使村集体为农民谋利、为民造福,广大农民就更会坚定跟党走,听党话。
当然,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是走过去的老路,必须改善经营方式,增加激励,使会干、愿意干的人领导集体经济,并实行严格的村集体事务公开、财务公开,使村集体经济接受农民的监督,为全体农民共同致富服务。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强农业的物质基础
“强农业”是保证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村级集体经济最关键的是能够通过农村的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从而带动农村当地的人口就业率,使农民的收入有所保障。
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增加对土地的投入,稳定并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灵活地挖掘发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形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合理利用村里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地理优势,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扩大特色集体产业规模,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把握最新的城乡发展变化机遇,使村级集体经济更适合于最新的市场经济形式,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村级集体经济能够盘活村级集体的生产要素与资源,进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具有高标准化的生产、加工、物流生产线,不断完善的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形成农业产业链,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增强农村农业发展活力。村级集体经济能够引导农民科技兴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农耕机械,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不断提高生产力,提高农业的发展质量和产量。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潜力,使农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美农村的主要方式
“美农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是自然生态的自然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级组织的集体经济是以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的发展,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经济,能够统筹本地的山水林地耕地资源,利用独特的优势推动乡村的长久发展,对自然生态有破坏和威胁的农业生产加以控制和转变,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产业进行监督和处罚。村级集体经济能够建立自然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实现绿色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使生产环保化、废弃物可再利用、生产方式清洁化,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绿色环保可持续。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能更好地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实施监测、执法,防止未达标的污水和其他污染物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保护生生态系统,建设环境优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宜居的美丽农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民手中就有了资金可用于共同建设农村,例如用于垃圾处理、河道与污水处理等来提升村容村貌,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力量融入集体,集体统筹发展规划、加强农村的道路硬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农民可以共同建设家乡,共享美丽家乡。
三、富农民的基本形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能让农民提高收入水平,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选择,能让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更能使农民的精神不断丰富。村级集体经济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同时,与合作经营等形成发展体系,融合多种的发展模式,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村级集体经济能够增加就业,使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家附近就能够实现就业,进而解决了“空心村”没有人进行农田耕作的问题,防止了农村人口流失,不断提高就业率。
发展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能够使村民的组织化和农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多样化的合作,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融合建立的利益联结机制,能够带动小农户发展,改善农民生产设施条件,提高个体农民经营生产抗风险能力,在生产经营中资格审查、项目商定、风险保障等方面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不仅能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还可以让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领农民摆脱贫困,迈向小康,走上致富的道路。
村集体经济:为什么要发展?如何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形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村集体经济总体走过了随农村地区的发展改革而曲折前进的历史路径。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胜利收官、乡村振兴全面开启以来,“村集体经济”热度渐增,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那么,为什么要发展村集体经济?怎么才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呢?
首先,为什么要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何意义呢?这需要从村集体经济的功能作用说起。实践中,村集体经济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
一、增强农村集体行动能力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以后,能为村级组织解决“有钱干事”的问题,进而提高村级组织的集体行动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新中国成立不久,通过在农村地区进行“合作社”“人民公社”改革,我国在完成工业原始资本积累的同时,也塑造了“政治、经济、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村级组织,在当时,通过征集农户上交的公粮,村集体是有钱办事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后,村组织的经济功能急剧弱化甚至不复存在,不少村级组织面临“没钱办事”的窘境,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的集体行动能力。如果现在村集体经济能发展起来,村级组织有钱办事了,则可以预见,其集体行动能力必定会得到明显增强。
二、激励农村干部担当作为
当前,由于村级事务增多、工作队进驻等多方面原因,村级组织正经历新一轮“官僚化”过程,村“两委”运行越来越像一级政府。村干部专业化已成大势所趋。但就目前来讲,村组干部的待遇提升速度是滞后于其工作负荷增加速度的,不少村组干部处于“钱少事多讨人嫌”的尴尬境地,农村干部特别是小组干部没人干、干不久,队伍士气普遍不高。对此,如何激励农村干部担当作为已成为摆在不少地区面前的共同难题。不少地区出台政策,规定村集体经济达到一定数额(如5万元)后,其超出部分可拿出一定比例(如30%)作为农村干部的奖金和津贴。如以上政策措施能落地落实,相信是可以激励农村干部担当作为的。
三、带动农民增收
村集体经济可通过农民入股分红、提供就业机会等途径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但这与村集体经济的具体组织形式有关。如为农户集体筹资建设的门面、厂房,则参与的农户均可获益;如为下拨专项资金,则可能主要用于村级公共服务。
那么,该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这个问题可进一步分解为三个小问题,即村集体经济搞什么?谁来搞?怎样搞?
一、村集体经济搞什么?
总体来讲,发展村集体经济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因地制宜,即选择能发挥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比如,在劳动力富余的村寨可优先发展手工艺品加工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有技术基础的村寨可优先发展种养殖产业,在资金宽裕的村寨可优先发展产房、门面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二是平衡风险-收益原则,即在可接受风险的范围内进行投资。在实践中,不少村寨选择了门面等风险较小的固定资产进行投资是有其道理的,不能简单地以“村集体经济形式单一”而轻易否定之。
二、谁来搞村集体经济?
整体来讲,当前村集体经济的责任主体还不够明确,一些地方的农村干部仍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属地政府或驻村工作队的事情,与他们关系不大,使得当前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对此,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关键是要明确、压实村级主体责任。即要让村组干部明白,发展村集体经济主要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属地政府和驻村工作队要指导而不主导、补位而不越位。实践中,要不断完善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切实激发农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此带动农户积极参与。
三、村集体经济怎么搞?
要搞好村集体经济,关键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选择合适的运营方式。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抓手来进行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比如,可通过搞活农民合作社来提升集体经济管理质效;又如,可通过委托经营的方式,让能人具体经营,实现“集体所有-个人经营-集体分红”。二是要解决好资本瓶颈、市场风险等关键性难题。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最经常遇到还是“没钱搞集体经济”和“产品没市场”两个问题。对于资本瓶颈,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银行等金融部门为村集体经济“量身定做”相关金融产品,帮助解决“没钱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问题。对于市场风险,工信部门等部门要注意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多有效的市场信息服务;村级组织也应在前期调研、对接市场方面实现更多作为。
【特别声明】本文参考资料-河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且仅作分享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如有不慎侵权请及时联系删改为谢。